今天是: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导航

管理制度

当前位置:本站首页>>管理制度

武昌职业学院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规定

发布日期:2016-09-19 浏览次数:399

课程是教学实施管理的基本单位,课程建设高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基本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课程建设水平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加强课程建设,规范课程管理,完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特制定本规定。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原则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引进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1.构建适应我校建设发展需要,适应我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2.全面提升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校级优质网络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课程群,力争每年建设40门校级优质网络课程、15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5门省级、教指委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3.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课程开发、改革与建设的课程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4、通过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进而全面提升学校教学基本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课程建设的类型
课程建设分为一般性课程建设、优质网络课程建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三个层次。
一般性课程建设是指以完善课程教学基本规范为目标的常规性建设工作,学校各专业所有开设的课程都必须进行一般性建设工作,并在限期内达到合格标准。
优质网络课程建设是在一般性课程建设基础上,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或公共选修课中规划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所进行的以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办法改革、考核方法改革、教学条件建设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建设工作。通过建设,促使一般性课程达到校内优质网络课程水平。优质网络课程建设工作是遴选精品共享课程的必要条件。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指在优质网络课程建设基础上,对校内优质网络课程中的主要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进行的以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为目标的示范性课程建设工作。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工作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从而实现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课程建设的条件与标准
(一)合格课程
学校各专业所有开设的课程都应通过一般性建设达到合格课程的标准。具体如下:
1.任课教师
有稳定的任课教师队伍,课程负责人讲师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
2.教学文件与教学资料
制定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标准。课程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
教材选用了国家正式出版社的教材。获奖教材、规划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有合适的教学指导书。
任课教师有完整的讲稿或详细设计的课程教案。
按照学校课程考试考核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命题和考核。
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教学资料填写规范、归档及时且完整。
3.教学条件
实验仪器设备或教学资料有基本保证,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开实验能开设完成90%以上,实践教学能够执行。
4.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
能够恰当地与运用挂图、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讲授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讲授进程符合教学进程计划,课后有辅导答疑作业批改认真、学生平时成绩记载完整。
课程组内所有教师教学效果达到合格以上等次。
(二)优质网络课程
申请优质网络建设必须符合下述条件:
1.申请优质网络建设课程是已经通过建设的合格课程。
2.申请优质网络建设的课程主要是指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或公共选修课程中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课程。
3.申请优质网络建设的课程师资队伍已相当稳定,任课教师职称、年龄结构基本合理,课程负责人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主讲教师为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教学水平的骨干教师。
优质网络课程建设的标准
1.教学基本规范
课程标准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具有健全的课程管理制度,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规定。具有完整的教学文件,教学文件内容科学合理,能够得到严格执行。
2.教学队伍
有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师资队伍,任课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专业课程兼职教师授课学时数达到总课时的30%。课程负责人达到讲师以上职称,主讲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教研和技术研发能力。
3.教学内容
正确处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重视实践教学,综合实验课程开出率高,能够针对性、高质量开展实习实训。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4.教学条件
符合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选用优秀教材或自编的特色教材;教材和辅助教材配套成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有保障,课程标准中的必开实验能全部完成,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得到较好的落实。
5.教学方法与手段
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和个性发展,成效显著。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且效果良好,提供了完整网络教学资源。
6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和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反映良好。课程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整体运用协调,管理水平高,实践效果好,成效明显。
7.课程特色
课程建设应较好地体现现代职教思想,符合高职院校同类课程改革趋势和建设方向,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具有明显特色。
8.建设规划情况
有详细的课程建设计划。建设中能按计划认真进行阶段性检查和小结。按期完成课程建设任务,达到各项预期目标。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条件、要求、目标等见《武昌职业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四、课程建设的实施与验收
1.一般性课程建设、优质网络课程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主要由课程归属的教学学院(部)负责建设,并对一般性课程建设过程进行检查和验收。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在开设3年后,必须建设合格。
2.每年三月份,教务处开展优质网络课程申报立项工作,各教学学院(部)将验收合格的课程报教务处立项,经教务处评审验收后,验收合格课程授予校级优质网络课程称号。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开设5年后,必须建设成为校级优质网络课程。
3.每年十二月份,教务处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予以申报立项。校级优质网络可申报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务处将组织教学工作委员会对建设优质网络课程进行检查验收。
教学工作委员会将结合优质网络课程日常教学的督导结果、“三期”教学检查情况、学生评价情况,依据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指标对课程资源逐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课程授予校级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称号。
验收前,课程建设负责人应该提交下列材料:
(1)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2)教学文件(课程标准、教案讲稿等)和过程教学资料。
(3)编写的教材、讲义、开发的多媒体课件。
(4)课程支撑网站及上网材料。
(5)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6)各类显示教学效果和课程特色的佐证材料。
(7)经费使用记录和经费使用报告。
(8)课程建设负责人认为应该提交的其他材料。
4.校级优质网络课程称号保持二年,二年期满后需要重新建设;校级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称号保持三年,三年期满组织验收,合格课程授予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称号。
五、课程建设经费核拨与使用
为了全面落实课程建设规划,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好优质网络课程,进而实现相关课程的整合和课程体系优化,切实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对各项课程建设提供经费支持,优质网络课程建设经费为1000元,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经费见《武昌职业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六、课程建设措施
1.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强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教学基础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是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
建立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学校成立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统一领导,负责制定课程建设总体规划、目标和措施,负责课程建设的指导和评估验收工作。教务处是学校课程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学校课程建设规章制度的制定、经费预算和管理、课程评比的组织和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推荐申报等工作。各教学学院(部)成立课程建设指导小组,负责本单位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与实施,对课程建设进行过程控制,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负责人,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具体建设工作。
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主要负责人,负责课程教学文件的制订,课程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课程实验室建设、教学任务分配、教学研究以及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等,对该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负责。
课程建设成果应作为考核教学学院(部)和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所有晋升讲师职称的教师必须参与合格课程建设,所有晋升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必须参与优质网路课程建设,所有晋升教授职称的教师必须参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2.加强教师队伍培养与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水平高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依据师资建设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采取讲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观摩比赛、下企业挂职锻炼等措施,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能力;提高外聘教师的质量。
3.强化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更新课程建设内容,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源泉。为使课程建设内容不断更新,学校将在强化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教学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4.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为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学校将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专门用于优质网络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
5.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课程建设质量。
建立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机制,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合格课程、优质网络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评选,并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
6.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广大教师参加课程建设,学校将把课程建设纳入教学工作考核、奖励范围,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
(1)对评选出的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上的课程,提供定额前期建设补助和后续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2)把课程建设工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职务晋升以及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作量核定时将优质网络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校级教研项目等同对待。
七、附则
1.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