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大队新闻

当前位置:本站首页>>狗万manbetx下载>>大队新闻

学会自我调节,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发布日期:2022-04-23 浏览次数:678

心理品质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研究和探索也不断深入。目前心理学已由普通心理学发展为教育心理学、实用心理学、经营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各个领域。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里,人们正在运用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指导着人际交往和各种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一说到健康,许多人马上就会想到生理发育正常,体质强健,而往往容易忽视心理健康。其实,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一个人来说是其成就事业的关键因素。据我国心理学家统计,在现代人群中,有80%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的甚至一生中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或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我们军校学员当中也有部分同志存在着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比如虚荣、嫉妒、自卑、焦虑、从众、偏激等,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不但会影响工作和学习,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和幸福。因此,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共讲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工作和学习的效率高;二是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对内外环境适应力的客观反映,一方面是适应环境,经常保持良好情绪;另一方面是对环境施以影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改造环境。我们军校学员,大多来自学校,社会阅历浅,学员的生活也比较单纯。同时大家都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还有许多诸如入党、奖惩、与人交往等现实问题,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个人与集体、组织要求与个人能力等矛盾,不可避免地引起大家强烈的心理冲突。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面对这些矛盾你会正视自己,泰然处之;如果心理不健康,就会被苦闷所困扰,或暴躁发泄,或失落自卑,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复杂。由于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否有时难以准确区分,心理正常的人有时也会出现异常的行为。因此,人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对的,但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衡量。

(一)智力正常,反应适度。正常的智力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心理条件,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首要标志。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都能遵循规律,有条不紊,专心致志。他们的思维符合逻辑,讲话条理分明。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用智商作为衡量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认为智商在70 分以下的为智力低下,这些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高于110分的为高智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聪明人;智商达到120分以上者为极个别现象,大约占正常人数的1%左右:我们军校学员是经过多次筛选考核才被录用的,大家智力都是正常的,有些同志的智力还会偏高一些。智商只是我们评价心理健康的一个基础,但决不是唯一条件,我们大可不必因为智商问题而自寻烦恼。一个人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和实践锻炼。人们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反应迟缓,这都是正常现象。如果有人反应偏于极端,弱刺激产生强反应,强刺激产生弱反应或不反应,那么他的心理就有了障碍。例如,有的战士因报考军校没被录取,而一时情绪不好,这属于正常反应。但如果因没考上军校而水米不进,感到无脸见人,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就是严重的心理障碍了。

(二)自知、自制、自尊、自爱。从人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阶段看,人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就大大增强了。常常独立思考,能经常对照先进人物、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剖析自己,这时期,理想和人生观已初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的优缺点,有自知之明。遇事能冷静思考,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显得成熟、干练。心理不健康的人或唯我独尊,“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或自卑,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心理健康的同志,能自尊自重,谦而不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做到扬长弃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与人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傲,目空一切,也不低三下四或畏手畏脚,在行为上能独立自主,既有所为,又有所不为,面对诱惑也能自我克制,在自尊自爱同时,也会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三)正确面对现实,努力适应环境。心理健康的人面对现实能较好的适应环境,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勇于面对,科学分析症结,并能设法解决。这样的人有比较切实的理想,决不沉溺于虚无漂渺的幻想之中,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实事求是的加以解决。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回避现实,或怨天忧人,或做白日梦,从幻想的情境中寻求满足感,日久天长,就会形成病态心理。

(四)情绪稳定,性格开朗。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标志。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表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协调,人的身心也将处于积极状态。如果情绪不稳定,必将有损于身心健康。因此心理健康的人,总是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即使遇到挫折和失败,也能用理智调节和控制情绪。正确的人生观是调节情绪和情感的决定因素。我们军校学员.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做到目光深远,时刻保持开朗的性格、愉快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而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人,则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患得患失,情绪起伏波动大,喜怒无常。这样的人,成功时就会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一旦失败就会垂头丧气,闷闷不乐。比如有的学员由于受了一次批评,情绪长时间的调整不过来,打不起精神,以致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五)乐于工作,适当休闲。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如果对工作有兴趣,积极性就会高。而工作的最大意义不仅限于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工作对个人的意义,更多的是能体现出个人的价值,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个人是通过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树立起威信和社会地位。比如,在我们学员队里,谁的威信高,并不取决于他有没有钱,生活是否富裕,而是看他的学习成绩。思想品质怎么样,以及日常行为表现如何。同时,工作之余还必须学会休息。如果不注意适当休息和娱乐,也容易造成心理疲劳,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异常。所以要求我们课余时间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种文体活动。

三、学员中几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及其调整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有些同志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些不良心理,既影响了大家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大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必须加以克服。

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只挑选几种常见的表现与大家共同分析。

(一)易怒

青春期是一个热情高涨、激情澎湃的时期。这时,大多数的青年人容易发怒。有的为一句不顺耳的话就会激动不已,甚至大打出手,而在事后往往后悔。发怒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较大的消极影响。当人发怒时,心跳会加快,容易丧失理智。有的人会浑身发抖,血压升高,头晕脑涨。那么人为什么会发怒呢?从主观上分析,有些人认为发怒是威慑别人的有效方法,既可以挽回失去的面子,又可以推卸责任。殊不知,发怒不但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赖,还会遭到他人的厌恶。

那么怎样调节自己易怒的情绪呢?

1.明理。认识到人与人是平等的,应尊重他人。在自己要发怒时,多想想他人的好处和发怒会造成的后果,用理智平息心头的怒火。2.宽容。客观地分析他人的动机和结果,要学会容人、容事,得理也要让三分,要多从自身找原因,给他人以宽容和谅解,达到相互理解。3.自制。易怒的人,大多自制力不好。我们要向一些先进的人物学习,把“制怒”当作自己的警示,在处理与自己情绪对立的人和事时要沉着、冷静,要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4.转移。也叫冷处理,即转移注意力,或转移环境,停止争论,这样可避免矛盾激比。

(二)嫉妒

嫉妒是指对品质、才能比自己强的人所产生的一种消极怨恨的心理反应。它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羡慕棗忧虑棗嫉妒。当身边的同志取得成绩和荣誉时,大多数人会产生羡慕心理。但如果不能正视荣誉,当战友获得更多的荣誉时,就会由羡慕发展到忧虑,担心对方会妨碍自己的前途,平时就会有意无意地冷淡甚至诋毁对方。这时如果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进一步发展为嫉妒。当内心被嫉妒左右时,就会偏听偏信,会不择手段的给对方设障碍,看到对方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幸灾乐祸。因此,克服嫉妒心理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实自己的生活。有人曾说过:“嫉妒是一种到处游荡的情欲,拥有它的只能是闲人。”因此,埋头干事业的人,是没有时间去嫉妒的。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优缺点,荣誉面前不骄傲,困难面前不气馁,相信自己的力量,虚心向身边的好同志学习,奋起直追,通过自身努力,缩小与先进的差距。2.调整比较的心态。正确的比较方法是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对照别人来调整自己,充分发挥自己长处的同时,反思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使自己更上一层楼。3.消除个人主义的阴影。嫉妒心理实际上是个人主义思想在作怪。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甘心居于人下,把别人的成绩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因此,消除嫉妒心理,必须摒弃个人主义思想,要真心赞扬他人的长处,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三)猜疑

猜疑是人对自己接触的事物过分怀疑的态度。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凡事多疑的人,这种人在心理上经常处于紧张和不安状态。猜疑是一种主观主义的具体体现,是一种自我暗示的心理。多疑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假定别人对自己不满,然后把生活中许多偶然现象当成他人的有意行为。更有甚者,无中生有,把别人的善意当作恶意,严重的会发展为精神病。猜疑往往是彼此缺乏交流,人为的设置心理障碍。因此,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关键的是要做到经常交心,以诚待人。同时要正确的看待自己和他人,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切忌偏听偏信。

(四)虚荣

虚荣心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其表现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甚至他人的荣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不足,以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或注意。有人说,虚荣者容易轻浮,轻浮者容易受骗,受骗者容易受伤,受伤者容易沉沦。虚荣心太强的人会变得虚伪。其实质就是弄虚作假。例如,学员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工作中的摆花架子、图形式、争彩头等。要克服虚荣心,首先要认识到虚荣的危害性,不掩盖自己的缺点和过失,同时,要驱除自己的私心杂念。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有这样一句话“受宠不喜,受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意失意,平常心态,望天上云卷云散。”

(五)自卑

自卑心理是年轻人常见的一种不健康心理,它的产生主要来自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它主要表现在:1.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自卑心理往往是在现实交往中受挫,产生消极反应的结果。例如第一次在公众场合讲话,由于紧张而结巴,词不达意,当受到他人嘲笑时,就会引起自责,如果这种消极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排解,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以致丧失在公众场合讲话的勇气。2.生理因素。个人的相貌、肤色、身高、体重等自然生理状况都会给他人以直观的印象和评价。评价的褒贬程度也必然会影响到个人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而心理负担重的同志就会把自己生理上的某一缺点当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也是一种自卑。3.家庭方面的影响。家庭的生活状况,父母的性格、职业以及对子女的态度等都会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如果从小常常挨打受骂的孩子,就很有可能形成自卑心理。4.学院及社会的影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塑造学生性格,影响其心理品质的形成。如果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一味的批评、挖苦,那么这名学生就有可能自暴自弃,从而导致自卑心理的加重。5.部队的影响。部队的广大干部战士,每个人入伍前都是怀着美好的愿望的,想干出成绩,想干一番事业。可奋斗了一两年之后,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部分人会感到自己一事无成,而产生心灰意冷的情绪,最终导致自卑心理的形成。

那么如何调整自卑心理呢?

1.正确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马克思十分欣赏这样一句格言“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不信你站起来试试,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比别人矮。许多人的自卑心理就由于没找出失败的原因。例如,我们有些学员高等数学学不好,就认为自己不是学理科的材料。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除了基础差外,主要是努力不够、不刻苦和方法不对。因此,必须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扬长弃短。

2.正确表现自己。自卑心理往往是由于受到过挫折,而对自己的能力过分怀疑。要消除这种怀疑,除了正确认识自己外,更主要的是要学会适当表现自己的才能。要多做一些自己认为把握较大的事情,从小到大,逐步树立信心。同时要勤奋学习,扬长避短,使自己在一次次的磨炼中,不断进步。

3.正确面对人生。就是要直面人生,乐观向上,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信心。有位哲人说:“人大可不必为别人的眼光和舌头而活着,如果你总是顾忌别人的眼光和舌头,那么,属于自己的生命还有多少呢?”人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生活的强者,把困难和挫折当作是对自己的考验,人生正是因为经受住了一次次的困难和考验,才变得有意义。

其实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有相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痛苦,也有欢歌。愿我们每名同志都能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