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本站首页>>狗万manbetx下载>>学院新闻

加大落实学校办学理念 全面推进教学综合改革

发布日期:2021-01-30 浏览次数:230

——通识课部新时代办学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

通识课部--毛三艳

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和部署,通识课部紧紧围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主题,将新时代办学思想大讨论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注意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广泛发动宣传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活动,在教育思想大讨论广泛、深入、有效开展的同时,凝聚部门教师共识,以实际行动和有效推动我校一流高职教学、一流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元月7日上午在校长助理王宇和宣传部副部长朱丽的亲临指导下,通识课部部长毛三艳教授以及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发言、献计献策,现将讨论发言总结汇报如下:

一、立德树人,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的四有新人。

1、形成“思政+”课程以及一流人才培养环境、氛围助于立德树人。

一要强化思想认识,严守意识形态底线,培育良好师德师风,真正让“立德树人”深植每一位教师心中;二要加强团队建设,探索“思政+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三要创新实践教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和系列主题活动;四要改革考试方式,完善各课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加强通识课和学科专业教育的融合,不断提升通识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针对学生自我塑造主动性差的情况,通识课倡导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助于立德树人。

做好课程体系设计,把握教学、教材、教师三个关键和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个要素,注重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将思政教学贯穿课程体系。

健全教学质量督导制度,健全舆情研判工作。加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可设置诚信档案,积极培育优良考风、学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段重要论述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是不能偏离这个根本方向。

二、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通识教育正在成为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目标,是连接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与学生学习实践的关键载体。课程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最基本途径,必须始终以课程思政为导向,要求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及考核考评环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园意识、爱国情怀。

学生是通识教育中的主体、受教育者与直接承担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输目标的最终实现者。教育不仅是教师主动地“教”,更要学生主动地“学”,实现“教学做”合一的高职教育环境。同时要积极打造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文体艺术活动,培养全校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文化底蕴。

加大课程的实践环节和实训力度,淡化理论传授,理论够用,注重实用。以练代讲,以赛带学,以赛促学。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剪纸、盘扣环节;《应用文写作》的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环节;《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简历大赛环节;体育课程中的舞蹈大赛环节等等。

《体育与健康》持续两个学期,两个学期都是学生按照兴趣爱好选体育项目(如羽毛球、篮球、足球、排球、体育舞蹈、跆拳道、健美操等),后期计划加入职业体能,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行业进行不同项目的授课,第一学期根据兴趣爱好选课,第二学期根据专业不同排不同的项目(如学前教育可以加入健美操、体育舞蹈、ECT的学生男生可以排篮球,女生排羽毛球、士官生可以排体能训练等)。通过一系列教育及各类活动的逐步开展,让学生忙起来、动起来,逐渐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长效机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及精神世界,从而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确定通识课的课程体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为核心,以其他课程为辅助,使教师上在授课上将每门课程有效衔接起来,不是割裂地去传授一门课程。综合素质教研室的课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应用写作能力,体育教研室的课程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力,全面打造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结合士官生专业构建军政课程体系,结合“士官生+ICT”专业结构促进特色建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加强士官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文化自信,将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与军事文化有机融合,使士官生既具历史传承感,又体现当代革命军人使命与担当。

结合“士官生+ICT”专业结构促进特色建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结合学生专业,结合企业用人标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文写作》、《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通识课程的课程标准,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自我评价、诊断、提升,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学生,也帮助学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能迅速适应角色转化的人。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就是:在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引下,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高校人才培养的潜力和活力,特别是通过创新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机制,着力突破实践能力这个薄弱环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力量是办学的“软件”资源,是学习教育的主体。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等教育更新教育观念,需要将理论转化为方法、思想转化为行动,切实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通识课部目前有专职教师18名,其中副教授7名,讲师10名,助教1名,教师梯队较为合理。但教师的职级上还应有待提升。

学校建设发展离不开一流师资,所以作为民办高校,要想有更好地发展,更需要加强稳定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学校发展的命根子。特别是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必须合理。当前学校教师辞职人数太多,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不利于一流师资队伍建设。要想有一流的师资,学校层面应该有相关政策,首先是要能聘请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带领青年教师成长;其次多多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提供青年教师成长机会;各专业教研室积极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还有就是多些人文关怀,留住人才。

1.培养双师队伍。

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明确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国家要求,通识课部老师可以考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普通话测试员等行业资格证书,优化教师布局结构,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任用管理制度,聘请企业兼课教师到学校任教,遴选、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每年让1个老师走出去参加“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让新的教学方式引进来,让老师们的知识得到及时更新。

2、吸纳企业教学模式,团队建设模式。按照企业教学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引导教师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增强团队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专兼教师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对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一方面借校企合作项目推动专业教师向企业流动,另一方面吸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向学校流动,担任兼职教师,尝试探索校企兼职兼薪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互兼、互派、互用。

3、完善专业教学团队考核激励机制。结合教师岗位聘期考核,并将个人与团体有机结合,给予物质、精神和专业发展方面的激励。此外,还要争取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发展,深度挖掘团队教师的发展潜力。

师资建设,是一项长期且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的时代要求。因此,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势必促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识教育的成功实施。

、建立一流课程,打造“金课”

目前,我部承担的课程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与健康》、《应用文写作》、《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数学》及人文素质拓展课。这几门课程不但作为基础课,更是技能课和素质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各专业课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服务。

《应用文写作》为在2012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有相关的资料库及网站资源,争取5年内将该课程打造为省级精品课程。同时将通识课的课程分专业进行细化,分工合作,每位教师对接一个院系,摸清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的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有效的取舍,更加突出针对性,有的放矢。

关注隐形通识课程建设,比如人际关系、组织气氛、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等等,这些隐性课程对学生的“通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说来,隐性通识课程包括:学术讲座、课外活动、校园环境等等。

今后的5年内,我部课程建设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每年都将1门课程作为本部门精品建设课程进行培养,并逐步将其推向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建设4门院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建设2门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应用文写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逐步建设及完善所有开设课程的网络课程资源;从今年实施课程能力测试方案,将“三基一通”测试方案全面纳入考核环节,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通过大讨论活动使我们通识课部全体教师认识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所以作为我们个人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打破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